Skip to the content.

随手札记

2024-12-28

项目

沉潜

读Tkyu言论笔记

读Yanz言论笔记

2024-12-30

emacs

2024-12-31

emacs

2025-01-09

git底层原理

golang项目实践

系统设计

写PPT技巧

写PPT的最关键,首先要有构思-情境分析,梳理沟通框架-结构设计,然后提炼逻辑要点。

先有符合逻辑的合理骨架和素材,然后考虑呈现美好。

情境分析

情境分析的第一件事,就是分析PPT目的,且是唯一的目的。

典型目的可以分为4类:

PPT要清楚听众是谁,要为听众服务,需要围绕听众开展PPT的设计。不能以自我为中心。 要了解听众对主题的了解是多少,有什么观点,分歧是什么。希望通过这次沟通解决什么问题。是听还是看PPT。

结构设计

情境分析界定了范围。结构设计就是构建骨架,梳理大纲、划分模块,考虑章节之间的衔接和转场。

典型结构:

结构的梳理方法:黄金圈,金字塔,天堂阶梯。

黄金圈
金字塔
天堂阶梯

提炼要点

对每一页内容提炼,写页面标题和小标题。

内容萃取漏斗:

技巧:

逻辑呈现

视觉布局:

专业 = 高质量图片 + 专业模版

清晰 = 统一的排版 + 有力的逻辑 + 合适的转场

2025-01-14

emacs

golang

布尔表达式索引

2025-01-22

学习方法

我遇到难题或者暂时学不会的问题时,会先压着自己硬看,然后把理解的零碎内容记在纸上,等一个短暂篇幅结束后,把零碎的内容给梳理起来,往上抽象一层去试图理解,还是不懂就借助大模型或者查资料,或者请教。

我的感受是,量变引起质变是没错的,有些东西暂时不能理解,同类型接触多了,也会在某一天恍然大悟的。

2025-02-10

语法高亮会干扰代码阅读吗?【刘新宇回答】

说个亲身体会。有一阵,我在Emacs中装了auto complete。结果我发现如果一个symbol命名的不好,或者干脆拼错了。 auto complete会帮助你继续用这个不好的命名,或传播这个错误。tab太cheap了,于是就忽略了命名和拼写的问题。 用了几个星期后,我发现我的记忆力下降了,很多API忘记叫什么,因为太依赖auto complete了。

于是我把auto complete关了。结果我一下子发现了很多命名中的拼写错误,并且我发现很多不好的命名。更加令我吃惊的是,其他同事想不起来的东西,我能清楚地记得。 我仔细观察了这个现象,Eclipse等现代IDE带来的效率提高,是个很表面的效率提高。表面上程序员敲代码快了,IDE帮着写代码。 但由于太cheap了,程序员开始懒得记忆和思考。而思考和记忆的下降,完全抵消掉了敲键盘的效率提高。

在我们组中,其他人都是用Eclipse + ADT,而我仍然用emacs和一些命令行。但是我观察到我的效率会高于其他同事。

我对Emacs的各种扩展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评价体系,说起来比较的中庸:扩展和工具应该帮助减少简单的重复劳动,但不应该取代我或者干扰我的记忆和思考。 所以我使用Theme,但是常年使用那个classic的,我使用yasnippet,但是不用auto complete。我左右分屏,但是不用cedet的那个花哨窗口。

最后一个,也是最重点的: 我用emacs,也同时用打废的A4纸背面和铅笔。

聪明”的ide直接把希腊字母iota标记为拼写错误,然后建议你换成库函数itoa…

我并非想说IDE不如Emacs/VIM,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依赖工具来代替记忆和思考。 如果非要做一个投票,我只投票给白纸+铅笔。

分享一个Dijsktra老先生的手稿: https://www.cs.utexas.edu/users/EWD/ewd09xx/EWD934.PDF

鄙人从Turbo Vision开始,到Visual C++ 6 + tomato assistant年代只用IDE,后来有了版权意识开始用vim,2004年后,工作中用eclipse,在2007年开始用Emacs。 现在我隔三差五到公司的打印机收集废纸。真是一条顽固不化的反动路线 :)

2025-03-25

哲学家如何思考人生?【TK回答】

完全独立思考,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非常困难。参考古圣先贤的思想,改出一套自己的体系也不容易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可行的路都是接受某个现有体系。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都不约而同形成了宗教。

宗教提供了短视频一样低门槛的解决方案。不用多想,一切按照经书来就行。最简单的比如净土宗的体系,就会认为只要一直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就可以往生西方净土,然后你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

如果不想接受宗教,也可以试试别的。比如我推荐过很多人读《论持久战》。可以在阅读过程中,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想得清楚,如果能想清楚,那么就可以试试能否基于此建立自己的体系。如果不行,那就应果断无条件相信所读的内容。所以重点不是阅读,而是相信。

因为你读的这些不完美,但毕竟接受过历史的检验,接受这些比自己胡思乱想更大概率能得到好的结果。就像虽然也有个别人,自己研究治好了自己的疑难杂症,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相信医生、遵照医嘱、不要到处乱问乱想,就是最可靠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