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the content.

有志与有悔

幕府青衫最少年

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。北宋真宗天禧五年,公元1021年,生于临江军府治清江县维菘堂 ,今江西樟树市。

宝元二年,王安石19岁,父亲病逝,年仅四十六岁。这时王安石最小的弟弟王安上,还在襁褓之中,祖母谢氏已七十五高龄。失去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,无力安葬,也无力扶柩还乡,只能暂寄灵柩在寺庙。19岁的王安石不得不面对家庭重担,“舍为仕进,则无以为生”(王安石《答张几书》),不通过科举做官,没饭吃。

庆历三年十月,“庆历新政”拉开帷幕,庆历四年正月,范仲淹罢参知政事,新政陆续废止。王安石在扬州任上,写《次韵子履远寄之作》:飘然逐客出都门,士论应悲玉石焚。

愿为武陵轻薄儿

重读《游褒禅山记》

王安石的《游褒禅山记》中,有一段话,印象深刻。最近重读了一下。

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而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。有志矣,不随以止也,然力不足者,亦不能至也。有志与力,而又不随以怠,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然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;尽吾志也,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

路平且近的地方,游玩的人很多。险峻遥远的地方,到的人很少。但世上奇妙雄伟、珍贵奇特、不平凡的景观,常常在险阻僻远,罕有人至的地方,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。有了意志,不跟随别人而停止不前,然而力量不足,也不能到达。有了意志和力量,也不盲从别人而松懈,到了幽深昏暗、叫人迷乱的地方,没有外物的帮助,也不能到达。但是力量足以到达哪里,却没有到达,外人看来可以嘲笑,对于自己来说,也有所悔恨;尽了自己的努力,而未能到达的人,无所悔恨了,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?

最后一句说,尽了自己努力,而未能到达的人,可以无所悔恨了,能还能嘲笑他呢?有志者,事未竟,自己无所悔恨,尚可努力。后来者的评说嘲笑,恐怕不可避免。王安石变法和王安石自己作为历史人物,后人争论不休。就像《游褒禅山记》里的开篇提到的石碑,“有碑仆道,其文漫灭”。最后又提及,“悲夫古书之不存,后世谬其传,而莫能名者,何可胜道哉!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慎取之也”。

不可不深思慎取的王安石,依然摆脱不了“后世谬其传”,不知道有志投身变法的半山先生,知道这个结果,是否无悔。

志与四缘

老人与海

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