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the content.

2022年总结

感悟

旅游

对流行的事物,我会有莫名其妙的抵触。记得小时候,同学们抄流行音乐歌词,崇拜明星,女同学尤甚。我于是不爱听人唱的流行歌曲,而喜欢听纯音乐。更不崇拜明星。记得那时候同学录上面有一栏是:你崇拜的明星是谁?大家都能写,我只能空着。周围很多同龄人,记住明星各种细节,如生日等等,我也觉得很费解,我想不通,人为何对一个毫无关联的人能产生这种莫名其妙的崇拜。

不止是这些。我对生活中一些约定成俗的事情,会表示深深的怀疑。记得小时候打兵乓球,赢的人打接下来的人,称作皇帝。先参与的人已经打了好几轮了,后面有新人加入,从那个人后面加进来,约定成俗的规则,是从上一个退下来的皇帝后面加入。而上一个皇帝替换的把他打来的人,即当前皇帝之前的位置。但这个位置,并不一定是一圈的结束。于是我与人争论起来,同学说大家从来如此,我逻辑解释得再清楚,也会被对方这句回复压下来。

这就导致了一个大问题,大家看来我不合群,是个怪人。

如今旅游很流行,在电梯的海报里面,看到过广告: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似乎去旅游了,人生就潇洒。工作好多年,从不主动出去旅游。周末无事,多数泡在南山图书馆和大学城图书馆,或者去深圳书城,从没想着要出去旅游。

要出差去上海,就有了2022年唯一一次旅游。第一次到大上海,苏州。上海的给我的感觉,很亲切。可能是我在深圳待得太久了,遇到气候风物与湖北老家有相似的地方,勾起不可名状的感觉来。出差的最后半天,约仁哥到静安寺附近,去张爱玲故居,蔡元培故居门口转了一下。疫情期间,不开放,只能在门口看看。来过就好,不进门也行。本是读书人的一点念想。很遗憾没去上海博物馆,没提前约,我很想去看看董其昌以及海派的书画,很遗憾,下次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。

去看了苏州博物馆,和拙政园,可惜晚上去看的拙政园,我喜欢的园林本身,而不是营造的灯光效果,灯光效果可以去看灯光秀,园林却只能此地此处看。不过夜游的昆曲,在水榭上唱,唱的牡丹亭中的名段,唱腔婉转,水波荡漾,亦幻亦真。夜游票价贵,有此一节,也算值了。

中午和伯驹吃了一顿上海菜。伯驹帮助我甚多,第一次线下见面,蹭饭一顿。伯驹喜欢打篮球。我以为伯驹是肌肉猛男,没想到身板跟我差不多。

饭后去茶馆见强哥,谈及往事,内心黯然,要了一些大学相处过的同学微信加了,然后也没然后了,加了几个也没聊天。有些事情,过了,就没了。内心念及,虽不免有遗憾,但也无可奈何。

人来人往

机缘巧合,和初中的朋友一起聊天。有时候也想起初中时候的事情。人生中不一定是牛逼的岁月铭记于心,而是一起陪伴的傻逼的岁月,这些岁月成就了我们。几十年的际遇,各有不同,能说说话,就很开心。

曙威远去异国他乡,羽毛球无人组织了,一年下来,打球极少,也难得能聊聊天,此去东瀛如梦里,向来羽毛是愁端。运动的小群体,总有核心的一两个人,没有了,就很难组织起来,就散了。和曙威聊天总能感受新东西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,今年回来过年不?没了羽毛球,也见不到刚哥了,还有小满。都离职了,一起打球好几年。这是第二次散掉了一个羽毛球小群体。时光匆匆,散落四方。

偶然听到接触过的年轻同事去世了,离职回老家工作,不久就去世了,很年轻就生病去世了。给我很大的震撼,太年轻了。回忆工作中种种事情,有开始愉快相处,也有后续的种种不快,到这一刻,都烟消云散。愿逝者安息。

读书

伊凡-伊里奇之死-托尔斯泰

年底感染新冠,读托尔斯泰的名作。怕感染家人,高烧卧病在床,住小书房。家人在外忙碌,独自在小房间发烧。夜阑人静,读了这本书。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,有些路,需要独自走过。

若人生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,读了这本书以后,会有什么感想呢?

潜规则-吴思

读了一些历史人文的书,能直接与生活工作关联的书,很少,此书就是极少中的之一。这本之前被我归类流行书籍中,加上潜规则这个流行词,导致我多年也不读这本书。偶然的机会,翻了一下,读到合法伤害权一节,拍案叫绝。

这个词能说明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。例如,时不时公司论坛就会爆料一些管理层伤害手下员工的事情,鲜有管理层会因此被连累,而鲜有员工不是遗憾离职。公司有一些规定,称之为高压线,触碰了就有处罚。而实际情况是,大头兵碰到高压线,大头兵没了;管理层碰到高压线,高压线没了。原因很简单,管理层可以用合法伤害权,这个词妙处就妙在,这是合法的,合乎规则的,但可以伤及其他人。合乎规则,合乎法律,就无法通过规则或者程序来处罚。但又能达到管理层的目的。于是乎,底层员工绝无可能通过正规途径申诉成功。甚至对方在规则上,无可挑剔,底层员工可能落得不好,甚至被认为是诬告。

叫魂

国外学者的大名鼎鼎的作品,但我未读完。书中知微见著的办法,对清朝的政治描述,非常典型。套用一句话,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。叫魂的描述,在一些层次也反映了当前的状况,以至于新闻中也会被提及。

也许是正因为这位学者是西方的,这本书的大前提有非常大的漏洞。西方宗教相对单一,而中国的宗教则非常复杂,毫无体系可言。小时候我们往往喜欢比较神仙谁更厉害,玉帝和如来谁更厉害,同一本书中都很难比较。聊斋中那个妖怪最强?无清楚的体系,没法比。因此,民间很难有统一的宗教,也就很难受同一个东西的统一的影响。而且中国人在思想和信仰方面,非常灵活,道教和佛教,都可以拜,并行不悖。

书中对叫魂的描述,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。我小时候依然能听到大人告诫孩子,晚上不要答应陌生人的叫唤,否则魂就被勾去了。附近村里就有小孩被勾去了,如何如何可怕。

天朝的崩溃:鸦片战争再研究

在公司书架翻出来的,坐在书架的地上读断断续续读了一大半。其中林则徐的篇章,和历史书上的颇有不同,说明了即使是林则徐,也无法抵挡入侵。又论及鸦片战争的意思,作为尺子,测量中国与外国之差距。书生难免有济世情怀,这本书读了,发人深省。

繁花

去上海出差之后,想了解一下上海,找到这本小说,熬夜读完。文字很有特色,写得非常好。作者特意使用强烈的个人风格的行文,如果有一堆书,随手翻翻,一眼就认出那本是作者的文笔。我觉得是作者有意为之。然后选择了借助上海方言,加强了这一风格。有使用作者特有的标点符号系统。本书有很多对白,但对白没有用常见的冒号和引号标识,或者分行。导致对白和白描混在一起。有些人不习惯这种风格,遂放弃阅读。

说到标点符号。文言文无标点符号,也可以阅读。原因在于,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很大的不同,文言文有很多虚词,这些虚词可以作为行文的节奏标识。如《醉翁亭记》,里面用了非常多的“也”字,密度比普通的文言文大很多,调整了行文的节奏,读来别有滋味。而《繁花》,里面用了很多“不响”,作用也类似。另外标点符号,其实非常影响阅读。因为标点符号界定了行文的节奏。特别在文言文里面,加了标点符号,往往会影响语义。

葛兆光讲义系列

葛老师非常好,非常值得认真研读。虽然这一系列面向的是在校做学术研究的学生,依然很值得业余爱好者阅读。对我触动最大的,还是葛老师具有大视野,会把中国历史,放到东亚,放到世界历史中。中国历史的一些约定成俗的写法,很容易导致历史只限于中国,很难看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。用朝代或者年号来纪年,就不能直观的与同一时代的世界做比较。而这一切的基础,就是外语,能阅读国外文献,首先需要学习其语言。

而一旦打开了这个局面,就会发现,历史非常丰富多彩,远超教科书。

一日三秋-刘震云

类似于魔幻现实风格,写得引人入胜。当时我在地铁读了,没读完,边走边读,到了公司,在电梯还想拿着读。

柳林风声

很好的儿童文学,目前我所读的儿童读物中,最为温馨。娃大一点,会给他读里面的故事。也启发了我,朋友之间如何相处。

金圣叹批评水浒传

飞飞计划读完四大名著,受他影响,把《水浒传》重读了,这次读的是金圣叹的点评版本,读了金的点评,更加厌恶宋江。金的点评带来的冲击,不小于我第一次读脂评的红楼梦的冲击。原来这细节是这样的用意呀!当然,作者意图可能也不是点评所写,但点评所带来的视角,意义非常。

苏轼传-王水照,崔铭

崔铭写的书,差不多是给苏轼诗文排序,然后做注释,了无传记神韵,只有诗词解读。胜在考据似乎严密,当作诗词解读看,也能有所得。

王安石传-崔铭

同上。

既有集-刘铮

很学术的书。之前读过作者的《日本读书论》,于是也买了这本书。奈何我没学术功底,读不下来。

三安始末

喜欢《万历十五年》的读者,应该也会喜欢这本书。推荐阅读。

给孩子读经典-钟叔河

无穷小亮老师的博物课

苏辛词说

诗书生活-顾随

笔墨游戏

千首唐人绝句

治史三书

丰子恺漫画古诗文

丰子恺:缘缘堂随笔

安持人物锁忆

上学记

聊斋志异

单向度的人

俗世奇人-冯骥才

爱我,请理解我:中国留守儿童书信访谈录-快乐在别处

钟声送尽流光-钱君匋

樗下随笔-止庵

讲张文字-止庵

儒林外史

晚唐钟声: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-傅道彬

目光-陶勇医生

法治的细节-罗翔

刀与星辰

启功说唐诗

书法

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

赵孟𫖯小楷和行书

张瑞图

王义军

苏轼

中国书法源流十讲

十七贴

写相框

刻印

修订记录:

  1. 2023/01/19 初稿